中芯国际称美国关税的影响没有预期中严重,中国国内需求持续强劲,这家中国晶片制造巨头的产能,至少到今年10月都会供不应求。
综合路透社、财联社等媒体报道,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星期五(8月8日)在业绩说明电话会上称,早前担心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会“硬着陆”,引发市场刺激和急建库存而导致未来需求透支的情况,到目前都没发生。
中芯国际虽然还没就特朗普最新宣布针对半导体和品片的关税与客户磋商,但是赵海军预计影响不大,因为在4月中美关税战后,客户普遍已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今年4月,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率一度高达145%,中国的反制税率也一度增至125%。不过双方很快进入休战期,且经过三轮协商谈判后可能继续延长。
赵海军指出,过去几个月内客户有的备下足够今明两年使用的库存,有的已找到其他供应商;外国客户因之前的关税战所致成本增加,也不到10%。
特朗普星期三(6日)再次表态,将对半导体和品片进口征收约100%关税,不过已在美生产或计划投资设厂的业者可豁免。
中芯国际在美国没有制造业务,且在2020年被指和军工业有联系,而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不过数据显示,中国是中芯国际的主要市场,占第二季度营收的84%,与第一季度持平;美国市场占比为12.9%,略高于第一季度的12.6%。
赵海军也指出,客户因关税政策紧急拉货动作会到8、9月份停止,加之第四季是传统行业淡季,预计届时急单和拉货情况会相对变缓。但因目前整体产能需求仍供不应求,一直到10月份,中芯国际的订单量都将高于产能。
美国关税政策对中国芯片行业既是 “压力测试”,也是产业升级的催化剂。短期内,供应链中断和技术封锁带来阵痛,但长期来看,关税倒逼中国加速国产替代、优化全球布局、探索技术新路径。通过成熟制程产能优势、区域合作网络、政策支持体系,中国正逐步构建自主可控的半导体产业生态。未来,需在高端设备、EDA 工具、人才培养等关键环节持续突破,同时深化国际合作,在全球半导体格局重构中占据主动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