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商业 >  瑞银集团宣布完成对瑞信的收购
瑞银集团宣布完成对瑞信的收购
 鲁克    本文来自 CNBC
2023年06月12日 11:57
  收藏
   

要点

  • 瑞银(UBS)已完成对前瑞士竞争对手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的合法收购。

  • 这笔32亿美元的交易是在3月份达成的,当时人们担心瑞信的损失会破坏银行体系的稳定。

  • 扩大后的瑞银将拥有1.6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和12万名员工。

瑞士联合银行(UBS)周一表示,已正式完成对竞争对手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的收购。

瑞银集团新任首席执行官Sergio Ermotti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将不再竞争,而是团结起来,开始我们共同旅程的下一个篇章。”

瑞银高管在一封公开信中还表示,他们不会损害瑞银"强大的文化"或"保守的风险管理方式"。多年来的风险管理失败是瑞信最终垮台的关键因素。

短期内,瑞银集团将把瑞银和瑞信作为独立的银行进行管理,而包括瑞信珍视的零售银行在内的资产的未来仍存在疑问。

收购完成后,瑞信及其美国存托股票将从瑞士证券交易所(SIX Swiss Exchange)和纽约证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摘牌,股东每持有22.48股瑞信股票,将获得1股瑞银股票。

扩大后的瑞银将拥有1.6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和12万名员工。埃尔莫蒂此前警告说,这个新组织“短期内无法为每个人创造就业机会。协同效应是故事的一部分。”合并后的公司将于8月31日首次公布合并后的业绩。

瑞银周一表示,预计“瑞士信贷的经营亏损和重大重组费用”将被抵消,因为它放弃了风险加权资产,并预计今年剩余时间内普通股一级资本比率(衡量资本与资产的比率)将达到14%左右。

高层团队大换血

在CNBC看到的一份内部备忘录中,瑞信宣布几名高级管理人员打算离开公司,包括10月份才上任的首席财务官迪克西特·乔希和亚太地区首席执行官埃德温·洛。

现任瑞士信贷全球税务和金融变革主管的西蒙•格里姆伍德(Simon Grimwood)将接任瑞士信贷首席财务官。该行表示,格里姆伍自3月份以来一直在管理整合规划。

前瑞士信贷市场联席主管迈克尔•艾伯特(Michael Ebert)将出任瑞士信贷投资银行主管和瑞银投资银行美洲业务主管,而杰克•斯克里文斯(Jake Scrivens)将接替马库斯•迪塞尔姆(Markus Diethelm)担任总法律顾问。瑞士信贷全球运营主管Isabelle Hennebelle加入董事会,目前担任运营主管。

"虽然交易已经完成,但最关键的阶段才刚刚开始," Ermotti和瑞银董事长Colm Kelleher在另一份备忘录中表示。“我们需要确定细节,并应用我们最近几周了解和讨论的所有内容。在我们所有的业务中,我们都在进行高效而周到的规划,并将尽快与您分享信息。”

具有挑战性的环境

这笔32亿美元的收购交易是今年3月一个疯狂周末的动荡结局,当时人们担心瑞信的严重亏损会破坏银行体系的稳定,瑞士监管机构参与其中。

令交易更有吸引力的是,瑞士政府已同意承担瑞银在交易中承担的前50亿瑞士法郎(100亿美元)损失,因为瑞银吸收的投资组合并不完全“符合其业务和风险状况”。

这次收购发生在瑞士信贷多次丑闻和多年股价下跌之后,有争议地抹去了该银行AT1债券持有人价值160亿瑞士法郎(170亿美元)的资产。

Porta Advisors联合创始人兼合伙人贝特•威特曼(Beat Wittmann)表示,瑞银处理此次收购的速度对其有利。

威特曼对CNBC的“Squawk Box Europe”节目表示,未来“肯定会是一个挑战……但由于紧急行动和政策制定者的集体失败,当然还有瑞士信贷,瑞银在周末达成了一项非常有利的交易。”

“在价格、信贷额度、与政府分担风险方面都有很大的安全边际,因此这确实是一笔了不起的交易。”

威特曼表示,瑞银面临几个关键挑战,其中第一个是两家银行巨头的实体整合和运营模式的合并。

威特曼援引英国《金融时报》上周末发表的一篇报道(CNBC尚未证实该报道)称,瑞银将对瑞士信贷的银行家施加限制,包括禁止来自高风险国家的新客户,以及禁止在未经瑞银经理批准的情况下推出新产品。他说,“这正是一家银行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做的。”

至于进一步的挑战,威特曼提请注意即将到来的议会对瑞士信贷收购案和更广泛的银行业稳定性的调查。他强调,瑞士大选也可能导致“民粹主义要求”,因为瑞士各地的工作岗位被削减,分支机构被关闭。最后一个考验是更广泛的宏观环境,考虑到当前的信贷紧缩和利率上升可能导致的金融市场波动,威特曼说。

编辑: 鲁克
更多财经请关注 WX: Chaocaijing123456
币海财经: 全球财讯门儿清 https://www.bihai123.com/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