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周五(12月10日)21:30,美国公布11月通胀数据符合预期,但仍创下了近四十年新高。具体数据显示,美国11月 CPI 年率录得6.80%,较前值上涨0.6个百分点,创1982年6月以来新高;11月核心 CPI 年率录得4.90%,较前值上涨0.6个百分点。
美国总统拜登周四(12月9日)试图安抚美国民众,称能源价格和其他关键商品价格的涨势正开始放缓。并重申,通过1.75万亿美元的“重建更美好未来”社会支出计划将有助于降低价格。
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狄斯大赞失业率降至1969年的水平,实际家庭收入增加,以及他所说的劳动力参与方面“令人鼓舞的迹象”。狄斯拒绝预测物价上涨是否会持续到明年,只是表示,大多数独立预测人士预计,通胀将在2022年期间“大幅”放缓。
但他们显然低估了后疫情时代通胀急升的强度及持久度。联合国上个月的一份报告称,高运费正威胁着全球经济复苏,从现在到2023年,可能使全球进口价格上涨11%,消费物价上涨1.5%。全球航运危机看来将持续到2023年。
全球九成商品依靠海运输送,大量商品运输延误且运费高企,恐将进一步加剧全球通胀。尽管随着经济重启,人们可以把钱更多地花在服务消费上,但受到新的变异毒株影响,高运费预计很难降温,而且疫情期间攒下的大量储蓄可能被消费者用于购买更多商品。
运费分析平台 Xeneta 首席分析师彼得·桑德(Peter Sand)认为,集货箱运价在2023年之前不会回复正常。
这代表物流成本上涨不会是短暂现象,对通胀而言,这意味着麻烦大了……在整体物价中,运费项目或许不大,但目前远高于历来水准,这可能对日后物价带来永久性的推升。
RBC 分析师迈克尔·特伦(Michael Tran)认为,尽管最糟糕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但货运价格在未来几年内都不会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我们在9月底看到的价格疲软只是一个假象。从大数据的角度来看,情况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
高盛经济学家约瑟夫·布里格斯(Joseph Briggs)指出:
对旅游等对疫情敏感的服务需求减少,可能在短期内产生通胀趋缓的影响,但之前的疫情高峰表明,这种压力将是暂时的,并会随着需求的恢复而逆转。相比之下,因奥密克戎变体导致的供应链进一步中断,或者劳动力供应恢复的进一步延迟,可能对通胀产生更持久的影响。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此前表示,决策者将在12月讨论是否比预期提前几个月结束每月购买1 200亿美元的购债行动。这也为预期明年更早升息提供了支撑。货币市场目前已完全消化6月前加息25个基点的预期。
ING 首席国际经济学家詹姆斯·奈特利(James Knightley)说:
在我们目前的预测中,9月和12月会加息,但如果科学证据表明我们没有进入更黑暗的疫情阶段,我们可以想象三次加息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美银证券的全球经济学家伊桑·哈里斯(Ethan Harris)表示:
我们预计第一次加息的时间是在6月,但有可能最早在3月发生,两种情境都很有可能,但我们想等着看更多的数据,包括奥密克戎对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