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3月下旬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一度快速走低。对于新手投资者而言,银行的账户原油产品似乎成了“抄底”的最佳选择。
自2013年工行首次推出账户原油后,多家银行跟进布局,目前以工行和中行的业务量最大。
但从3月中旬开始,工行部分人民币账户原油产品已经无法买入开仓。4月初,该行全部人民币账户原油产品多单开仓甚至都无法成交。工行App对此解释为“达到总交易额上限”,意思是做多的账户原油投资者过多,导致工行外汇额度达到上限。
因此,不少投资者涌入中行原油。有业内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近期中国银行的原油宝产品规模快速扩大。对此,中国银行还连续多次升级服务器以便吸纳投资。
很多投资者也承认,会在这一看似谨慎的操作上亏损如此之大,与自己风险意识淡薄也有关系。“当时很多人抱着“抄底”的心态,蜂拥抢购银行推出的原油产品。工行产品不能做多时,还被很多人吐槽。“某投资人对记者表示。
但同时,上述投资人也提出,中国银行过度扩张却没有建立起相应的风险体系,操作显得不够专业。
财经博主吴旺鑫分析,其实银行会欢迎大家对冲,因为对冲之后,客户自己就是自己的对手,银行只收取手续费,没有任何敞口风险。中行作为做市商是将内部多和空撮合成交之后,剩余多出的单子对冲到国际市场。但是当前进场抄底纸原油的投资者,多数是看多的,风险敞口就很大。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对本报记者表示,个人投资者投资石油期货,基本的前提是要对期货市场、交易规则、风险敞口等有所了解。投资者不仅要熟悉期货合约的特点,交易规模,掌握期货交易规则,熟悉影响期货价格的因素,还要对石油的政策属性、投机属性等方面有较多的认识和理解。
“期货是双向交易,不仅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部分银行原油期货投资,采用保证金模式,但原始资金的波动风险较大,甚至可能出现交易亏损大于保证金等情况,更适合具有相关交易经验、具备较强风险承受能力的专业人士。投资者应该充分认识其中的风险,在相关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谨慎参与。”董希淼提醒道。
关注币海启行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