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665.92 0.50%
|
深证成指 11351.63 0.53%
|
恒生指数 24969.68 0.25%
|
纳斯达克 21385.4 -0.30%
|
日经225指数 42718.17 2.15%
|
林天心 初级编辑
155 文章
171309 阅读
首页  >  要闻 >  房地产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香港商地空置率逾13% 价值腰斩待破局
2025年08月12日 02:54    
收藏  
举报

2003年非典期间,瑞银以每平方英尺不足20港元的价格租下国际金融中心六层楼面,创下当时租金洼地。当十年后续约时,市场已见证五倍租金涨幅。但此类场景在2025年的香港商业地产市场已不复可能——持续二十年的单边上行通道宣告终结。

仲量联行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全港写字楼空置率达13.6%,距历史峰值仅差0.1个百分点。未来三年还将新增670万平方英尺供应,相当于12栋力宝中心体量。

租金较2018年峰值下挫23%,甲级写字楼价值普遍折半。市场分析指出多重压力源:后疫情混合办公模式常态化削弱空间需求,内地经济增速放缓拖累租赁活动,地缘因素加剧资本观望。

历史复苏路径已然失效。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后,内地经济腾飞带动写字楼价值三年飙升3.7倍,空置率从15%骤降至8%;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宽松货币政策推动两年内实现V型反弹。

而当下既无强力政策刺激,更缺乏增长引擎支撑。2017年长实集团以402亿港元出售中环中心的资产巅峰,成为难以复现的历史注脚。

零售板块颓势更深。铜锣湾罗素街出现标志性场景:百达翡丽原铺位被运动品牌接手,租金骤降35%至每平方英尺347港元,回落至2003年水平。核心商圈购物中心空置率突破10.5%的历史极值,街区商铺租金整体回退二十年。

市场监测显示,奢侈品门店正被药妆店、跨境体验馆等中端业态替代。公开统计确认,支撑香港零售的双引擎已然失效——内地游客转向深度体验消费,本地居民北上采购常态化。

利率环境持续施压。商业银行最优惠利率维持在5.25%-5.5%区间,较去年峰值仅微降62.5基点。资产持有成本高企,叠加租金收益缩水,促使部分业主折价三成抛售整栋商厦。

政策层面虽有商地停供、商业建筑转学生公寓等纾困措施,但面对未来三年670万平方英尺新增供应,干预力度收效甚微。资本端同样趋冷,银行对商业地产贷款展期持审慎态度,新项目融资近乎冻结。

专业机构预测显示,写字楼租金下行通道将延续至2027年,累计跌幅或再扩20%。零售业态的结构性调整周期更将持续多年。市场共识认为,当远程办公削减三成实体空间需求,跨境电商分流半数消费动能,香港商业地产估值体系已遭永久重塑。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